国庆假期,天博·(中国)|官方网站图书馆座无虚席,参观临展“印记初心——大众篆刻作品展”全国巡展的师生也络绎不绝。340余枚来自专业篆刻工作者、大中小学师生、企业员工和科研单位职工设计创作的篆刻作品让参观者眼界大开。
师生参观展览 陆航/摄
“方寸华章讲述浩瀚历史,凝视一枚印章,就是重温一段党史,感悟一种力量,赓续一种精神,进一步坚定了我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信念。”天博·(中国)|官方网站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90后”副教授赵浩安说。
今年9月,由中央文献出版社、西泠印社指导的“印记初心——大众篆刻作品展”全国巡展首展走进天博·(中国)|官方网站。参加“印记初心——大众篆刻作品展”的篆刻作品印文集中选自《中国共产党简史》《中国共产党一百年大事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改革开放四十年大事记》以及人民日报、新华社相关报道,跨越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四个历史阶段,提纲挈领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人民幸福、国家富强的光辉历程、伟大成就。本次“印记初心——大众篆刻作品展”中的两件作品就是由该校艺术学院学生高佳欣创作,她说:“我将继续用艺术的形式传承红色基因,讲好党的故事,创作更多有温度、有情怀、有信仰的作品。”
根据会址建筑造型设计的中共一大到十九大印章、以铁路信号灯为外形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印章、刻有“核酸检测疫苗研发”的玻璃微珠印章……9月26日,一场篆刻体验活动在“印记初心——大众篆刻作品展”展厅里举行。同学们拿着刻刀,对着印稿,在高等教育出版社编委、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教育部教育书画协会会员马俊华的指导下,学习和感受一枚印章的创作过程。
在篆刻体验活动前,马俊华为同学们作了“大众篆刻的理念与实践”的报告,详细、深入讲解了大众篆刻的历史脉络、艺术风格、功能作用,介绍了中华篆刻艺术各个历史时期的代表人物和重要作品,与大家共同探讨了大众篆刻创新和普及的实践路径。
刀走凌云志,字形流云姿。从传统石材、陶瓷到树脂、石墨等新材料,从传统刀刻到机打、彩喷等新工艺,从传统小篆到卡通、国潮新字体,“印记初心——大众篆刻作品展”用一件件作品告诉青年学生,传统文化能够在时代潮流中焕发出耀眼的光芒,从“小众私藏”走向“大众分享”。
学生文浩宇参观完展览后深有感触地说:“篆刻艺术可谓是最中国的艺术形式,篆刻家于方寸之间展露了党史精华,也包含着关于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及阐释红色文化之当代价值的思考,展现新时代的文化自信和中华传统文化的时代气象。”
师生参观展览 陆航/摄
天博·(中国)|官方网站将参加展览纳入2021年200多名新入职教师培训内容,以此增强教师知史爱党、立德树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中东研究所师资博士后黄麟说:“这次展览主题是印记初心,我也是教育战线的一名新人,我将坚守教育报国初心,争做‘四有’好老师。”天博·(中国)|官方网站公共管理学院学生常雅璇说:“一分一秒地流逝,一笔一划地雕刻,历史在时光里留存过了百余年,却依旧鲜红夺目。篆刻不只把汉字刻在玉石上,更是把历史刻在我们心田上。”
肇始于1902年的天博·(中国)|官方网站拥有近120年的历史传承,以“发扬民族精神,融合世界思想,肩负建设西北之重任”为办学理念,长期致力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阐释、保护创新、传播普及,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天博·(中国)|官方网站校徽采用篆刻写法叠加经典秦汉瓦当形态,彰显学校的文化品位和审美追求。自2015年起,学校为毕业生定制“蓝田玉印章”作为毕业礼,7年来累计送出近5万枚,收到蓝田玉印章后毕业生们受邀在长卷上印上自己的名字,长卷由校档案馆封存保管。见字如面,见章为安,毕业生对母校的悠悠情思拓印在方寸之间。
“学校将继续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师生更多感受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气派,更加增强作为一个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使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源源不断地转化为新时代培育一流人才、产生一流成果的独特优势。”天博·(中国)|官方网站党委书记王亚杰说。
原文链接:http://www.cssn.cn/mkszy/mkszy_xkzx/202110/t20211011_536627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