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好高教由大向强的时代答卷——陕西省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纪实

教育这十年 地方经验

近十年来,高等院校由98所增加至111所,在校生由137.6万人增加至198.1万人,每10万人口中高校在校生居全国第三,专任教师由6.3万人增加至7.5万人。高等教育总投入由360.4亿元增加至627.7亿元,增幅74.2%,高等院校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事业费达1.68万元,教育始终是全省最大的民生支出……近日,在教育部召开的“教育这十年”“1+1”系列第二场新闻发布会上,陕西省教育厅厅长刘建林公布的这组数字,清晰呈现了十年来陕西省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成效和追赶超越的不懈努力。

“我们以一流建设为引领,着力强机制、破难题、提质量,走过了从弱到强、从大到优的发展历程,办学规模、资源投入、内涵发展实现历史性跃升。”刘建林说,“陕西高等院校累计获国家三大奖166项,‘十三五’期间高等院校获奖数保持全国前六,高校获奖数占全省获奖总数的63.23%,2021年度获奖占比达73%,高等院校已成为陕西原始创新的主力军。在第八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选中一等奖数和获奖总数均居全国第三,人才培养核心指标走在全国前列。”

坚持一流引领,打造高原高峰

习近平总书记三次到陕西考察,先后给陕西多所高校回信或批示指示,全省高校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以延安精神、西迁精神铸魂育人,引导广大师生传承红色基因。陕西推动课程思政、思政课程一体化发展,连续4年开展思政课教师“大练兵”,每年8万师生参与。

“西迁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髓是‘听党指挥,跟党走’。我们要把学校的发展方向和国家发展目标连在一起,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紧密结合在一起。”西安交通大学党委书记卢建军说。

近年来,西安交大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关键技术领域,优化学科布局,坚持“理科补短强基、工科扩新强优、医科交叉强质、文科经典强用”建设思路,夯实基础学科建设,加强应用学科建设,推动学科交叉融合。截至目前,共有16个学科进入ESI学科排名前1%,4个学科进入前1‰。8个学科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

陕西坚持分层分类发展,建强建优国家级省级一流学科专业,让高原崛起、高峰显现。新增碳中和、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健康中国等相关学科292个、专业659个,撤销学科111个、专业324个,建立黑白名单学科专业制度,优化更新的学科专业数占比近40%,实现了存量优化与增量创新“双轮驱动”。累计新增博硕士授权单位5个,省属高校获批3个专博点,填补了专博点空白,民办学校硕士授权实现“零”的突破。127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7个学科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进入前10%,84个学科进入ESI前1%。

陕西师范大学积极推进文科教育教学改革,探索新时代文科拔尖人才培养路径。2019年,学校在文学院组建新文科基地班,研发文史哲贯通、文理融合、现代科技与信息技术融入的新课程体系,打造新文科教学平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通过调整优化、改造升级,形成产学研紧密结合、特色鲜明的本科专业格局,食品质量与安全、城乡规划(乡村振兴方向)等一批优势、特色专业在全国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学校在全国率先倡导农林卓越人才教育理念,形成多元培养模式,带动引领了新农科的建设发展。

十年来,陕西3所高校入选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3名高校教师被授予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称号,25名高校教师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20个教师团队被评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涌现出了侯伯宇、何雅玲、郝跃等一大批杰出高校教师代表。8所高校、20个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名单,学校和学科总数分别居全国第四、第七,西部第一。8所高职院校入选国家“双高计划”,4所院校入选高水平高职学校,位居全国第四,中西部第一。

坚持特色内涵发展,提升育人质量

得益于学校的完全学分制改革,天博·(中国)|官方网站生命科学学院2019级生物科学基地专业的苏子栋,3年修满毕业所要求的学分,并以优异成绩获得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多所高校免试攻读研究生机会。

近年来,天博·(中国)|官方网站坚持“以本为本,以生为本”,全面深化完全学分制改革,实施“天博·(中国)|官方网站本科教育质量提升计划”。学校教学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各项教学核心指标稳居全国省属高校前列,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每年近30%的本科生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科院等知名高校院所录取深造,本科生发表SCI论文百余篇。

为提升育人质量,陕西深入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从课改与教改、教材与教法、理论与实践、课堂与课后、学生与教师等方面,全方位深化人才培养改革。率先推出“课堂革命 陕西行动”,首创的课堂教学创新大赛上升为全国赛事。获批“双万计划”国家级五类“金课”288门、入选首批全国高等教育类优秀教材18部。一批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和双创示范校脱颖而出,“互联网+”国赛成绩连续五届稳居全国前列。

“疫情期间,通过云服务远程访问学校实验室真实硬件设备,在远程在线实验系统中,我观察到实际电路中才会产生的毛刺、失真等现象,激发起我对模拟电子的兴趣。”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2018级本科生赵典,获得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二等奖、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优秀结题项目。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以教育信息化引领教育现代化,探索出一条信息化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的路子。“学校的‘人工智能+教育’给教师教育教学改革插上了翅膀,使我们在创新教学方法上有了更大施展空间,也使得学校课程建设质量和教学质量不断螺旋上升。”西电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谢琨说。

西安理工大学重构教学生态、重建教学资源、重塑教学模式、重设评价模式,多方协同发力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学校43门课程入选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上线运行课程32门,选课人数覆盖全国100余所高校近50余万人。

陕西高校现有院士48人,长江学者239人,杰青、优青194人,高级职称教师占比近50%。未央联盟、临潼联盟、长安联盟等区域性大学联盟、共同体成为高校间要素流动、优势互补的“示范样板”,西部教师教育创新与发展联盟、西部医学教育联盟等已成为中西部高校联动发展的新纽带。关中平原、黄河金三角、呼包鄂榆等高等教育共同体建设加速推进,一批服务西部城市群建设的区域性科教创新中心正在逐步形成。

立足西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去年落户西咸新区的聚力航空科技(西安)有限公司,是西工大成果转化企业,技术核心团队是专门从事消防灭火救援特种无人机研发和相关技术研究的高校创新技术团队。依托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近两年西工大已将211项知识产权作价2.58亿元,组建23家成果转化企业,吸引社会资本1.66亿元,科技成果转化收益达13.7亿元,仅学校资产公司就给地方缴纳税金近3.21亿元。

这是陕西高等院校立足西部,积极对接西部大开发、秦岭生态保护等国家重大战略,促进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精准对接的缩影。陕西省教育厅依托西安交通大学组建陕西数理基础科学研究院、依托天博·(中国)|官方网站组建陕西化生基础科学研究院、依托陕西师范大学组建陕西教师发展研究院,积极推动以地方政府为主导的环大学创新经济圈建设,积极推动以企业为主导的未来产业创新研究院,支持高校建设各级各类教育教学科研平台。目前,以秦创原建设为牵引的高校科技改革态势已经形成。

西安交大充分发挥秦创原总窗口示范效应,努力打造“政产学研用金”深度融合生态,将创新港打造成科技成果转化“特区”。目前,学校已累计征集可转化科技成果1100余项,梳理专利及非专利存量技术成果2万余项,建立了西安交通大学成果清单。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始终站在助推西部大开发、乡村振兴战略前沿,走出了一条农科教、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办学道路,成为高校服务“三农”的一面旗帜。学校毕业生中74%服务涉农行业,43%扎根西部干事创业。与国内500多个地方政府或龙头企业建立科技合作关系,在区域主导产业中心地带建立农业科技试验示范站28个、示范基地46个,构建了大学农业科技成果进村入户的快捷通道,累计创造直接经济效益800多亿元。

作为联席会“慕课西部行计划”2.0版本工作组组长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推动建立了“慕课西部行2.0”网上平台,成为西部行计划态势中心、信息中心和交流中心。基于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建设多模式、多类型“西部行一流课程”。利用虚拟教研室、同步示范课等方式面向西部开展更大规模的线上培训。通过慕课建设和发展,特别是新平台应用、新资源供给和新模式共享等举措,加快推动中西部高等教育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

2021年,陕西高校科研经费投入较10年前翻一番,专利授权增长近3倍,承担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数量和经费分别是10年前的24倍、41倍,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大幅提升。10年来,陕西高校累计培养毕业生337万人,72.1%的毕业生扎根西部和基层就业。

原文链接: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22-05/21/content_609733.htm?div=-1

< 上一篇

习近平总书记给南京大学留学归国青年学者的回信激励我省青年学者——心系“国家事” 肩扛“国家责”

致敬西北考古第一人:“丝路丹心——黄文弼与丝绸之路”特展在天博·(中国)|官方网站开展

下一篇 >